《寻邬文献丛刊(7卷)》之二:《民国乡土教材三种》简介
卷二、《民国乡土教材三种》
《民国乡土教材三种》含民国年间寻邬县小学最流行的三部乡土教材,即谢竹铭《寻邬乡土志》《应酬从俗》与刘淑士《寻邬应酬须知》。《寻邬乡土志》《应酬从俗》初版于1924年春,是作为知耻学校的乡土教材刊行的。1936年又作为吉潭小学乡土教材,用玻璃制版重刊。今所据整理的底本即为1936年8月吉潭小学珂罗版。《寻邬应酬须知》是1924年8月刘淑士任爱群小学教员时所编纂,用作乡土教材。此书未见有刊行本,今所据整理的是民国年间抄本,分上下二册。
《寻邬乡土志》分5章30课,全文5000余字,内容为当时寻邬县情概况。《应酬从俗》分7篇41小节,全文30000余字,内容为社会礼仪及实用文体。《寻邬应酬须知》分6篇21小节,全文17000余字,内容为社会礼仪及实用文体。谢竹铭《应酬从俗》注重帖式,刘淑士《寻邬应酬须知》注重礼仪。《寻邬乡土教材三种》共约5.5万字。
《寻邬乡土志》《应酬从俗》作者谢竹铭(1890—1956),原名谢南箕,字竹铭,号褐裘。寻乌县项山乡大中村人(后迁居文峰乡大路村田螺湖)。1910年毕业于赣州葆翠小学。1911年至1929年任私立知耻小学教员。1929年秋至1934年夏任平远县差干乡善吉公学教师。1934年参与创办私立吉项乡校和私立吉潭小学,先后任吉潭小学教员和校长。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寻邬县政府教育科督学。1942年9月至1943年2月任寻邬县立中学教员兼事务主任。1945年参与创办兼三初级中学(在私立吉潭小学内),任教员兼教务组长。1954年退休。1956年12月去世。谢竹铭任教四十余年,是民国年间寻邬县著名教师,长于诗古文辞,为民国项山《潘氏五修族谱》《卢氏四修族谱》等谱牒撰有大量人物传颂赞及题诗题词,撰有乡土教材《寻邬乡土志》《应酬从俗》,留有古诗文辞手稿《文件汇钞》二册。
《寻邬应酬须知》作者刘淑士(1891—1974),原名刘维鉴,字淑士。寻乌县晨光乡龙图下村人。1910年毕业于长宁县立高等小学毕业,先后在光裕小学、县立小学、石溪小学、爱群小学、中山学校任文史教员。1928年,刘淑士参加寻邬土地革命斗争,任县革委宣传员。1930年5月,应邀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寻邬调查会议。1931年,任寻邬县苏维埃政府中医师。同年12月调任红军独立三师后方医院(后改为粤赣军区医院)中医师。1934年红军长征时,刘淑士因身体缺陷遣散。1941年至1946年任寻邬县立中学文史教员,1947至1949年在家设国文专修班。建国后从事中医工作,历任寻乌县卫生协会副主任、寻乌县中医院医师副院长、寻乌卫生学校副校长、寻乌县人民医院医师,先后当选为寻乌县第一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寻乌县人民政府委员、政协寻乌县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。刘淑士是民国年间寻邬县比较活跃的一位教师、文人
整理者:刘松,男,1997年生,江西寻乌人,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,参与嘉靖《赣州府志》、嘉靖《虔台续志》、天启《重修虔台志》的整理工作,主持《寻邬文献丛刊•民国乡土教材三种》的整理编纂。
整理者:王佳京,男,1967年生,江西寻乌人,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、赣州市诗词协会会员、寻乌县诗词学会理事、寻乌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,著有《江西地方珍稀文献丛刊•寻乌卷》《水云深处人家——寻乌县历史文化故事选辑》等。
整理者:刘承源,简介略。